别让营养不良成为围手术期患者的隐形杀手

2019-10-31 [ 字体: ]
 
   临床上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-热量缺乏性营养不良,研究报道有40%的住院患者在入院时已存在营养不良。
 
 
 
        20世纪80年代以前,国内的外科医师对此还没有重视,直到国外的营养支持疗法成熟发展起来,并且进入国内市场,外科医师发现了营养治疗的奇妙益处:减少并发症、提高康复率等。
 
        随着对肠道功能认识的转变,肠内营养(EN)在医学治疗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。现将近年来有关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。
 
 
营养不良对围手术期患者预后的影响
 
1.  创伤愈合缓慢
2.  低蛋白血症
3.  免疫能力低
4.  多器官功能障碍
5. 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
6.  住院时间长、花费多、死亡率高
 
 
 
 
围手术期EN治疗的优势
 
近年来,随着对肠功能认识的深入和肠内营养制剂的发展,EN在外科营养治疗中的地位日渐重要。因此,EN在围手术期营养治疗,特别是术前营养治疗所占比逐渐增加,而随着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广泛应用,使EN在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占据了主导地位。
 
1、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完整,减少内毒素释放与细菌易位;
2、刺激消化道激素等分泌,促进胃肠蠕动与胆囊收缩,恢复胃肠道功能;
3、抑制代谢激素,降低肠源性高代谢反应;
4、纠正肠粘膜缺血,增加内脏血流;
5、降低炎症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;
6、营养治疗效果优于肠外营养,严重并发症少,且费用低廉。
 
因此,对营养不良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是有必要的。
 
 
 
围手术期EN治疗的适应症
 
1、有营养风险患者,大手术前应予10~14天营养治疗。
2、预计围手术期禁食时间大于7天,应给予营养治疗。
3、>10天经口摄入无法>推荐量60%,给予营养治疗。
 
 
 
围手术期EN治疗的原则
 
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,可引起机体一系列内分泌和代谢变化,导致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增加,营养状况水平下降及免疫功能受损,营养不良是外科住院病人中的普遍现象。营养不良可导致病人对手术耐受力下降,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,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。
 
1 术前的营养治疗原则
① 前尽量改善病人的血红蛋白、血清总蛋白及其它营养指标,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手术耐受力;
②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的方式依病情而定,尽量采用肠内营养;
③对于没有足够时间纠正营养不良的限期手术病人,多采用肠外营养,必要时采用人血制品、新鲜全血或血浆,以迅速改善其营养状态。
 
2 术后的营养治疗原则
以肠内营养为主,从普遍流食、半流食、软食逐渐过渡至普食,必要时由静脉补充部分营养素。
 
 
以上阐述的是营养治疗有效实施中的一些关键问题,应该指出的是,好的治疗策略仍然需要科学的过程管理,由此才能保障目标的实现,营养治疗也是如此。
 
这一过程管理包括:营养情况评估;营养治疗方式选择,营养治疗效果评估等环节。总则即是从病人个体出发,选择符合个体差异的个性化营养配方和组合,必要时调整营养方案,以达到促进病人康复的营养治疗初衷。
 
 
素材来源:
[1 ] 李幼生,黎介寿.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[J].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4,8(5).
[2] 许媛.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规范管理[J].中国实用外科杂志,2014,34(2).
 
 
 

免责声明:

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、出版方等相关权利人。如有侵权,烦请联系我们作出更改或删除,以保障您的权益。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文章仅作内部交流学习之用。

 




近期头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