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工治未病——沛可教您如何养生防病

2018-09-07 [ 字体: ]

 

大家好,我是Dr.邦!

今天我们来探讨下"治未病"的话题。"未病"是指还没有得的病,治疗还没有得的病,也就是预防疾病发生,防患于未然。

 

在小学语文课文里有一篇《扁鹊见蔡桓公》:

扁鹊见蔡桓公,立有间,扁鹊曰:“君有疾在腠理,不治将恐深。”桓侯曰:“寡人无疾。”扁鹊出,桓侯曰:“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!”居十日,扁鹊复见,曰:“君之病在肌肤,不治将益深。”桓侯不应。扁鹊出,桓侯又不悦。

居十日,扁鹊复见,曰:“君之病在肠胃,不治将益深。”桓侯又不应。扁鹊出,桓侯又不悦。

居十日,扁鹊望桓侯而还走。桓侯故使人问之,扁鹊曰:“疾在腠理,汤熨之所及也;在肌肤,针石之所及也;在肠胃,火齐之所及也;在骨髓,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。今在骨髓,臣是以无请也。”

居五日,桓侯体痛,使人索扁鹊,已逃秦矣。桓侯遂死。

 

Dr.邦如今还可以熟练地背诵出来。懵懂的少年时代我们可能会说“不能讳疾忌医”,生病了就要看医生,也会惊叹于扁鹊医术的精湛,诊断的高明。而今,慢性病横行的今天,我们开始思索先贤的智慧,不再仅仅停留在“有病治病”狭隘的层面,而是逐渐开始关注“治未病”。 

 

魏文王曾经问名医扁鹊说∶“你们家兄弟三人,都精于医术,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?” 

扁鹊答说∶“长兄最好,中兄次之,我最差。”

文王吃惊地问∶“你的名气最大,为何反长兄医术最高呢?”

扁鹊惭愧地说∶“我治病,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、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,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,名气因此响遍全国。我中兄治病,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。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,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。而我长兄治病,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。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,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,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。”

 

这就是所谓的“上工治未病”。上工治未病之病,中工治将病之病,下工治已病之病。

 

“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?”疾病形成了才去治疗,这就像口渴了找水喝,结果井还没打;要打仗了,才发现连兵器都没有,这不就晚了吗!所以一定要重预防。

 

治未病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未病先防,亦称养生或摄生;二是已病防变,不仅贵在早治,更重要的,是要防止失治误治,迫及到其它脏腑而产生并发症及病理演化加重;三是病愈之后,防止复发或产生新病。

 

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,治未病在方法上较之治已病更全面、更主动、更有利于恢复健康,是世界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[1]

 

怎样做到"治未病"呢?显然,我们寄希望于药物能给我们健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。

 

1、人体自身就有免疫系统,只要免疫系统能够正常工作,人一般是不会得病的,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上。而提高免疫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吃优质营养食品,而不是靠吃药打针输液。药吃久了,人体会产生依赖和抗药性,免疫系统也开始懒惰,免疫机能会越来越差。

 

2、是药三分毒。药物中含有毒素,患者吃的药越多越久,身体的病就越多,往往治好了这里,那里又出问题。现实中很多病人最后都是多系统损伤、多系统衰竭死亡的。

 

3、人是靠营养活着,而不是靠药物。西药是治症的,中药是治病的,营养食品是提升免疫力的。

 

4、病的好转要靠两个方面,一是药物的暂时维持和控制,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恶化;二是自身调理机能的加强和提高。而自身调理机能的加强和提高,吃优质营养食品是非常重要的途径。药和营养食品是不能互相替代的,我们不能迷信任何一方面。很多慢性病人,吃了多年的药物,病是越吃越重。这部分朋友,应该转换下思维,走一走另外的路。

 

5、疾病的产生是有潜伏期的,服用药品往往只是我们在疾病产生之后的治疗手段之一,这时候我们的身体已经受到了严重伤害,其实已经有些晚了。面对疾病的最佳手段就是,在疾病潜伏阶段将其扼杀在摇篮,即治未病。未病先治,生命才能更健康,更长久。医学营养食品的出现给治未病带来巨大的帮助,预防了无数疾病的产生,也挽救了无数被疾病折磨的人群。

 

现代都市中由于工作、生活节奏快,压力大、经常熬夜,不正常的起居、环境、饮食和心情等因素,导致人们无法获得身心灵的平衡,久而久之,成为亚健康状态。这是典型的“未病”状态,去医院虽然检查没有出现明显疾病,但你常常隐隐感觉身体在透支,常常疲劳,活力衰退,反应能力和适应力减退,创造力变弱,自我感觉有多种不适症状。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,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。而当亚健康状态恶化为可被确诊的疾病时,常常“司命之所属,无奈何也”了。所以,当您处于亚健康状态时,一定要积极地“摄生”——摄取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素,改变不良生活习惯,防患于未然。

 

病愈防止复发是中医学根治已病,防止产生新病的重要手段。

 

常言道:“三分治病七分养。”生病之后,治疗重要,调养更重要,尤其病刚愈之时,更要重视调养,才能防止复发。

 

李振华认为,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会导致人体元气的损伤。虽然中医治病是扶正祛邪,调理阴阳,使阴平阳秘,从而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,但无论任何疾病,开始都可能损伤机体脏腑,使其元气不足,尤其是老年体弱或久病重病者,若愈后不重视调养,则不仅原病易于复发,且更易产生新病。

 

在愈后调养方面,应主要重视调理脾胃——饮食增加,气血恢复,不仅原病不易复发,还可有效防止新病。此时,饮食宜以易于消化和吸收为原则,尤其长期脾胃病患者,更要注意,切勿暴饮暴食,过食生冷油腻之品,否则得不偿失。

 

脾胃作为"后天之本"、"气血生化之源",脾胃功能健全,才能完成人体正常的消化、吸收、代谢和排泄活动,也才能保证人体可以摄取到足够的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。金元四名医李东垣说:“内伤脾胃,百病由生”,可见脾胃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。

 

脾胃功能的损伤,多从饮食而来,如过食膏粱厚味、过食生冷腥荤、暴饮暴食、过饥过饱,均可损伤脾胃。可见饮食有节对保护脾胃的重要性。

 

内容和观点摘录引自以下文档,向作者表示感谢:

[1]国医大师李振华: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  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李振华传承工作室 李郑生 张正杰


 

 

免责声明:

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、出版方等相关权利人。如有侵权,烦请联系我们作出更改或删除,以保障您的权益。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文章仅作内部交流学习之用。




近期头条